在那些已经有些遥远的战时岁月里,你是否曾好奇过,战争时期的照片究竟是由谁来拍摄,又是如何保留下来的?
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能够流传至今,得以保存,部分原因是因为外国摄影师和国际考察队的到访。然而,其实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中国共产党内部也有一批战地摄影师,他们不仅拍摄了战争的真实场面,而且比许多外国摄影师有着更多的记录和独特的视角。
然而,战争的残酷是无可避免的,摄影师们面对的,不仅是血腥的屠杀和悲惨的景象,拍摄这些罪行时,他们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异常沉重,甚至成为他们一生的噩梦。
展开剩余87%在建国前的1949年,一位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摄影科科长的著名摄影师沙飞,目睹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种种暴行。自此,每当他看到任何与日本相关的东西,他便会变得极度激动,陷入失控的状态。最终,沙飞因为精神崩溃,杀害了他曾求医的日本医生津泽胜。由于事件的国际影响力过大,尽管聂荣臻元帅与他有深厚的友谊,最终仍无奈签署了沙飞的死刑判决书。这位一生致力于革命与战斗的英雄摄影师,最终在黎明的前夜,被过去的黑暗所逼迫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抗日战场上,沙飞曾拍下过一张广为人知的照片,照片中的人物是聂荣臻元帅与一名失去双亲的日本小女孩的合影。而这张触动心灵的照片正是沙飞所摄。
沙飞,原名司徒传,生于1912年,来自广州一个商人家庭。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让他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。年少时,沙飞对无线电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14岁时,他在拜访亲戚的途中,偶然看到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:“贪生怕死勿入斯门,升官发财请往他处。”这一刻,他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决定投身北伐军,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报务员。
北伐战争结束后,沙飞通过亲戚介绍,进入了广东汕头的电台工作。在那里,他结识了未来的妻子王辉,并迅速展开了猛烈的追求。两人不仅共同工作,而且在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社会不公的理想上,也找到了许多共鸣。1932年,“一二八”淞沪抗战爆发后,沙飞与王辉捐款支持上海的抗战士兵,他们的热血理想难以平息。沙飞曾向王辉表露,自己恨不得重披战袍,亲赴前线。
沙飞的理想与王辉的共鸣使得他们迅速结婚。尽管没有举行婚礼,两人合力购买了一台相机,这台相机将对沙飞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。婚后,两人的收入虽然丰厚,但沙飞却不满足于安稳的生活,他开始踏上了摄影之路,成为了自己理想的追求者。
沙飞虽然自知文笔不如鲁迅,但却极度崇拜鲁迅的精神和人品。沙飞希望自己能像鲁迅一样,借助相机记录社会的黑暗与不公。他想通过影像来唤醒世人。而1936年,他前往上海学习美术,旨在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艺。在上海,他与许多左翼学者建立了联系,并最终得以见到了鲁迅。那时,鲁迅的健康状况已经相当差,病重的他依然强撑着参加了青年木刻展览。在会上,鲁迅告诉沙飞,他曾购买过沙飞的作品,并对沙飞的未来抱有极大期望。然而,没过多久,鲁迅便因病去世。沙飞在鲁迅去世前后,特意前往鲁迅家中拍下了珍贵的遗照,这也是他理想与现实交汇的第一次,也是鲁迅离世后,他所感受到的巨大的精神冲击。
沙飞因为拍摄鲁迅遗照,第一次以“沙飞”作为笔名,并从此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。婚后,王辉的革命激情逐渐消退,她渴望更为平稳的生活。两人的理想出现分歧,而沙飞却执着于自己的摄影事业。最终,沙飞的婚姻走到了尽头,离婚的决定让两人心中都充满了伤痛。
然而,不久后,卢沟桥事变爆发,沙飞顾不上个人的情感,马上带着相机赶赴前线。在晋察冀地区,沙飞跟随聂荣臻的部队深入抗日战场,亲自拍摄了许多震撼的战争场面。即便有警卫员在旁,沙飞依旧毫不畏惧地冲入前线,拍下了极为珍贵的八路军与日军近距离的白刃战照片,衣服被子弹击中三次,却丝毫不退缩。
黄土岭战斗中,沙飞主动要求和战士们一起埋伏在前线战壕。他的同僚曾劝他返回安全区,但沙飞却坚信自己的责任就是拍摄战斗的真实场面。他表示,自己没有鲁迅那样的文学创造力,而那些不识字的百姓,也更需要真实的影像来反映战斗和社会的真相。
沙飞的摄影视角一直紧扣战斗前沿,但条件却十分艰苦。根据地物资极其紧张,尤其是胶卷的短缺,这使得沙飞只能在有限的胶卷中选择最为重要的时刻进行拍摄。沙飞自己几乎从不拍摄自己,而是甘愿成为那只“永远在镜头后”的眼睛。
沙飞的肺结核病情在1937年便开始显现,后来他在前线与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结识。白求恩也喜欢摄影,两人因此成为忘年交。白求恩不久后因手术感染去世,临终时,他将自己的相机托付给沙飞,沙飞从此携带这台相机继续在战场上拍摄。
在百团大战期间,沙飞依然奋战在前线,然而聂荣臻却要求他回到后方拍摄一张重要的照片,那就是著名的《将军与幼女》。在这张照片中,沙飞记录下了聂荣臻元帅与失去父母的小女孩的合影,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人道主义的力量。
沙飞的照片不仅为《晋察冀画报》赢得了盛名,还成为了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。然而,这些照片也让沙飞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,许多照片都被日军盯上,誓要铲除这个摄影记者。
1943年,在一次日军围剿中,沙飞冒险背着两箱胶片逃脱,途中脚掌严重受伤,医生曾考虑为他截肢。而他所经历的精神冲击,更是让他无法忘怀。回到柏崖,沙飞目睹了余光文遭遇的极度悲痛,他亲眼看到了余光文亲手埋葬妻儿的场景,心中愈加沉痛。
随着战争的推进,沙飞的身心状态也逐渐崩溃。战争结束后,沙飞与王辉最终复婚,但这段婚姻并未能持续太久。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,沙飞所在的《晋察冀画报》被迫解散,他也被送去治疗肺结核。
在治疗过程中,沙飞与曾经的敌人日本医生津泽胜发生冲突,最终酿成悲剧。沙飞因杀害津泽胜被判死刑,结束了他一生的传奇。
沙飞的死讯传来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虽然他曾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,但精神上的崩溃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。在经过漫长的数十年后,沙飞的三女儿王雁开始为父亲争取平反。最终,沙飞的杀人案件被定性为精神异常所致,改为冤假错案。他与其他烈士一起,长眠在河北阜平烈士陵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